镀锌铁丝网在全口和可摘义齿中的应用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05-01 09:07:54
全口或可摘局部义齿基托折断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修复科医师.临床上采用的铸造网状基托、锤造网状基托、钢丝网以及尼龙丝网存在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成型困难,成本高等缺点,笔者采用工业用彼锌铁丝网埋置于基托中增强基托的强度获得成功.与上述方法相比具有取材广泛,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优点。
全口义齿顾名思义是指全牙列缺失时戴的义齿。早期的全口义齿可追溯到17世纪,那个时候人们用兽骨、木头和象牙等材料制作义齿。随着人类发展和科学进步,全口义齿的发展经历了印模方法的改进、牙合架的发明和改进、基托和义齿材料的改进等重要阶段, 现在的全口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靠义齿基托与黏膜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固位,吸附在上、下牙槽嵴上,以恢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全口义齿成功地应用于牙列缺失患者的修复,在种植义齿问世之前,它是修复牙列缺失的唯一方法

全口义齿有哪些特点
全口义齿的基托和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托类似,常说的塑料基板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醋制作而成的,覆盖在牙槽嵴表面,质量较轻,颜色接近口腔黏膜颜色。目前随着材料的发展也有由纯钛制成的纯钛金属基托薄,戴用舒适,异物感小,硬度大,不易折裂,生物相容性好,但费用较高。其他还有钛合金、金合金等制成的金属基托。人工牙是用来代替缺失天然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牙合外形的部分。全口义齿人工牙分为瓷牙和塑料牙。由于瓷牙不易磨改、易折裂,且相对塑料牙重,临床已不使用。现在,我们通常选用的是塑料牙。随着口腔材料的不断发展,硬质耐磨的塑料牙已经替代原有的普通塑料牙,在颜色形态方面也越来越接近天然牙,并且颜色、形态可供患者选择的范围也逐渐增大。
全口缺牙后,由于没有牙齿,牙槽骨缺乏生理性刺激,而造成骨的不断吸收,逐渐失去原有的形状和大小;且吸收程度与缺牙原因、时间以及本身骨质的致密度、全身健康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如牙周病导致无牙或长期缺牙未及时修复者,易造成口腔内各组织明显改变,导致后来镶牙出现较大困难,且修复效果不理想。牙槽骨的吸收是沿牙根方向进行的,骨板薄而疏松的一侧吸收快而多,造成上颌向上、向内吸收,上颌弓变小,下颌向外、向下吸收,下颌弓变大。尤其下颌牙槽骨严重吸收后形成刃状,低平、窄小,系带附着位置过高而影响边缘的封闭,减小基托的覆盖面积,是造成下半口义齿效果差的生理性因素之一。
上颌弓位于口腔上部,本身不能运动,腮弓高耸且表面积大,使得义齿基托的面积也大,边缘的封闭好,利于上半口义齿固位。但随着咀嚼功能减退,肌肉萎缩,黏膜变薄失去弹性和光泽,咀嚼时易出现疼痛。下颌骨肌肉附着多,咀嚼时下颌骨运动,加上舌头的活动,黏膜受压变形使下半口移位,不利于义齿固位。尤其是有些患者舌肥大、松弛,长期失去牙齿和牙槽骨的约束,戴上义齿后会限制舌头的活动空间,易在咀嚼或说话时使下半口义齿脱位
另外,因医生的取模和技师制作工艺也可影响下领义齿固位力。取模的精确度,是否延伸到合适的范围,是否最充分利用舌侧翼缘组织,以及制作义齿时是否选择适当的牙齿和排牙方法,都会影响本身存在缺陷的下颌义齿的固位力。患者由于长期缺牙,使用上、下牙槽嵴相互接触来咀嚼食物,因而养成下颌前伸的不良咬合习惯,使义齿不能达到平衡咬合,不容易适应等也是影响下半口义齿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戴用全口义齿过程中,如出现义齿效果较差,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请经验丰富的医生详细检查,确定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原义齿,有时可明显改善效果。若属于牙槽嵴客观条件差,患者较难适应.也可经过解释、训练、揣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反复使用,熟能生巧后会掌握使用规律,逐渐改善下半口义齿的使用效果。
总之,全口义齿是活动义齿中制作难度较大,固位稳定和舒适度等相对较差的一类义齿,随着种植牙等新技术的发展,在诊治过程中最好考虑采用一些辅助固位方式,以改善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从而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上一篇:铁丝网围栏安装技术要领
下一篇:暂无